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因地制宜,将绿化带一角改造成蔬果种植园,为学生们开展劳动实践提供场所。
在房县东城小学课外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在校园内清除杂草,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快乐劳动。
在房县九道乡八里小学,学生们主动帮助食堂阿姨削土豆、剥蒜。午餐时间,学生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高兴地说:“真香!”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房县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四育”相互融合,探索构建“三级联动、活动育人、家校协同、多元评价”劳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房县各中小学已形成校校有小农场、校校有农耕文化特色项目的局面。
搭建实践平台
让劳动教育植根育人土壤
5月30日,在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五年级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种植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松土,有的播种,还有的浇水、除草,不时向老师请教,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个个干得有模有样,在与泥土、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忙得汗流浃背,但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这是我第一次下地干活,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五(6)班学生陈可欣兴奋地说。
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校长王娉介绍,学校从今年4月开始规划建设蔬果种植园,已建设种植园100余平方米,并用水泥砖分割成一块块菜畦,划分给四、五年级各班级,为学生分发劳动工具和种子,要求各班级种好“责任田”。后期,学校将根据时令特点,常态化开展劳动实践,邀请有农作经验的家长参与种植园养护,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在教育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劳动,能锻炼学生意志,发现潜能,增强学习的耐力和坚持力,培养学生体验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房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兴富介绍,该县开齐开足劳动技术课程,以形式多样的劳动模式为依托,大力开展劳动教育。
房县各中小学校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各中小学校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常态化校园绿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
各中小学校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制定劳动清单,利用周末家庭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模式,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拓展实践领域
在田间地头讲透讲活思政课
3月11日,“植此青绿,造福未来”义务植树活动在房县青峰镇青峰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举行。在植树现场,学生们挖坑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共同栽下50多株冬青树。
4月21日,房县东城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关门山水库旁开展春游野炊活动。孩子们分工协作,准备炊具、食材,切菜、串串儿、烧烤。不一会儿,活动场地里炊烟袅袅,阵阵香味弥漫四周。孩子们围在一起,品尝劳动成果。
青峰镇清河小学开展采摘香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香菇棚,开启奇妙的采摘之旅。
九道乡八里小学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同学学习整理书桌,三四年级同学整理图书室,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价值。
“思政教育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野中,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让同学们体验劳动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磨练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加深同学们对思政学习知行合一的理解。”房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清志说,为了让劳动教育真正起到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作用,他们不断拓展实践领域,在田间地头讲透讲活思政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为了解决房县县城学校劳动教育场地缺乏问题,房县教育局争取红塔乡南潭村百亩劳动教育基地,作为县城几所学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利用乡镇学校的有利条件,开发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截至目前,70%以上的乡镇学校拥有不同规模的劳动基地。
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近年来,房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立长效机制,全域推进劳动教育。
“我们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组建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家庭学校共育、社会积极支持的网格化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周兴富介绍,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坚持五育融合、学段贯通、全员覆盖,形成全方位支持、全学科融入、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评价的劳动生态圈。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创中学”,将家庭劳动锻炼、校内劳动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趣味。
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房县积极落实新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探索“五育”融合的开放式劳动教育模式,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实践为拓展的“全景式”劳动教育体系。该县已形成以削土豆、包饺子、学炒菜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务劳动课程,以打扫卫生、整理课桌、收拾内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劳动课程,以菜园种植、果实采摘、插秧播种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劳动课程,把浓郁的生活气息“请”进青少年成长的现场。
周兴富表示,劳动教育不只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项能锻造人格品质、实现生命成长的重要课程贯穿学校教育始终。同时要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体系,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十堰日报 文、图/记者 吴忠斌 通讯员 陆晓月 张括)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4-06-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因地制宜,将绿化带一角改造成蔬果种植园,为学生们开展劳动实践提供场所。
在房县东城小学课外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在校园内清除杂草,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快乐劳动。
在房县九道乡八里小学,学生们主动帮助食堂阿姨削土豆、剥蒜。午餐时间,学生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高兴地说:“真香!”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房县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四育”相互融合,探索构建“三级联动、活动育人、家校协同、多元评价”劳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房县各中小学已形成校校有小农场、校校有农耕文化特色项目的局面。
搭建实践平台
让劳动教育植根育人土壤
5月30日,在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五年级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种植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松土,有的播种,还有的浇水、除草,不时向老师请教,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个个干得有模有样,在与泥土、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忙得汗流浃背,但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这是我第一次下地干活,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五(6)班学生陈可欣兴奋地说。
房县实验小学天明校区校长王娉介绍,学校从今年4月开始规划建设蔬果种植园,已建设种植园100余平方米,并用水泥砖分割成一块块菜畦,划分给四、五年级各班级,为学生分发劳动工具和种子,要求各班级种好“责任田”。后期,学校将根据时令特点,常态化开展劳动实践,邀请有农作经验的家长参与种植园养护,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在教育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劳动,能锻炼学生意志,发现潜能,增强学习的耐力和坚持力,培养学生体验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房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兴富介绍,该县开齐开足劳动技术课程,以形式多样的劳动模式为依托,大力开展劳动教育。
房县各中小学校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各中小学校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常态化校园绿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
各中小学校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制定劳动清单,利用周末家庭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模式,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拓展实践领域
在田间地头讲透讲活思政课
3月11日,“植此青绿,造福未来”义务植树活动在房县青峰镇青峰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举行。在植树现场,学生们挖坑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共同栽下50多株冬青树。
4月21日,房县东城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关门山水库旁开展春游野炊活动。孩子们分工协作,准备炊具、食材,切菜、串串儿、烧烤。不一会儿,活动场地里炊烟袅袅,阵阵香味弥漫四周。孩子们围在一起,品尝劳动成果。
青峰镇清河小学开展采摘香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香菇棚,开启奇妙的采摘之旅。
九道乡八里小学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同学学习整理书桌,三四年级同学整理图书室,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价值。
“思政教育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野中,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让同学们体验劳动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磨练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加深同学们对思政学习知行合一的理解。”房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清志说,为了让劳动教育真正起到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作用,他们不断拓展实践领域,在田间地头讲透讲活思政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为了解决房县县城学校劳动教育场地缺乏问题,房县教育局争取红塔乡南潭村百亩劳动教育基地,作为县城几所学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利用乡镇学校的有利条件,开发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截至目前,70%以上的乡镇学校拥有不同规模的劳动基地。
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近年来,房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立长效机制,全域推进劳动教育。
“我们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组建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家庭学校共育、社会积极支持的网格化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周兴富介绍,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坚持五育融合、学段贯通、全员覆盖,形成全方位支持、全学科融入、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评价的劳动生态圈。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创中学”,将家庭劳动锻炼、校内劳动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趣味。
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房县积极落实新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探索“五育”融合的开放式劳动教育模式,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实践为拓展的“全景式”劳动教育体系。该县已形成以削土豆、包饺子、学炒菜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务劳动课程,以打扫卫生、整理课桌、收拾内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劳动课程,以菜园种植、果实采摘、插秧播种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劳动课程,把浓郁的生活气息“请”进青少年成长的现场。
周兴富表示,劳动教育不只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项能锻造人格品质、实现生命成长的重要课程贯穿学校教育始终。同时要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体系,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十堰日报 文、图/记者 吴忠斌 通讯员 陆晓月 张括)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