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魅力非遗邂逅传统佳节-凯发旗舰厅官网

   
发表时间:2024年06月12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郧西:特色民俗换新装

“天上的银河是星星,地上的天河是爱河,天河就在俺郧西,郧西演绎牛郎织女的传说……”端午佳节,郧西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三弦馆里坐满了观众,一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郧西三弦《织女回乡》火热上演。

郧西三弦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近200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以郧西地方小曲为主、交融陕西民间清曲、河南大调曲子特点,是一项极具地方魅力的民间弹唱艺术,《织女回乡》《丹水橘乡》《天河两岸闪银辉》《红军买馍记》等曲目成为群众传唱的经典。

“每到节假日,我们都会在这里表演,让非遗文化在传统节日潮起来。”郧西县郧剧团副团长张久政介绍,传统非遗民俗换上文旅新装,以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古镇、进商圈、进景区、进社区,让大家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端午到,香包俏,花馍香。在湖北口回族乡,已有60年刺绣经验的马平珍制作的香囊、荷包、绣球等手工艺品摆满小院,备受游客青睐。

在老北街乞巧花馍店,食客络绎不绝。“端午节是小麦丰收后的第一个节日,花馍除了对亲人的思念,还饱含丰收的喜悦。”乞巧花馍第四代传承人卢芸介绍,作为县级非遗项目,最新设计的几款端午主题的花馍糕点很受欢迎。

端午期间,郧西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非遗资源汇集,营造互动式新场景,为游客带来新体验。(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

钟祥:5万游客打卡莫愁村

手握一截小麦秸秆,轻轻挑起麦芽熬成的糖稀,白琴波对着秸秆吹气,糖稀局部像气球一样鼓起,通过捏、转、吹气,公鸡、兔子等动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游客眼前,引来阵阵掌声。

“按照复杂程度,每个售价在15元至30元不等。端午节这几天,钟祥莫愁村景点游客多,平均一天要卖400来个。”白琴波学吹糖人已经33年,是钟祥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端午节假期的莫愁村,剪纸、石牌豆腐、客店葛酥饼、蟠龙菜制作等非遗技艺传承人,也在游客面前大显身手。景区里,极具传统特色和乡土趣味的舞龙、舞狮、变脸、踩高跷等非遗文化演出,吸引着游客拿出手机打卡留念。

“让非遗文化充满故事性、体验性和感染力,能增强视听上的愉悦感。前不久,莫愁村被评为2023年度湖北省‘非遗 旅游’优秀案例。”莫愁村营运部经理田俊梅介绍,莫愁村已建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非遗技艺项目传承、文化挖掘、宣传推广及运营开发。

“这里的确别有一番味道。”许多游客坦言,在端午节带着孩子到莫愁村,就是为了看非遗表演。

端午节假期,莫愁村还进行了非遗名录图片展、非遗民俗美术作品展、非遗项目产品展陈及体验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近年来,莫愁村开发“非遗 演艺”“非遗 饮食”“非遗 体验”等业态,吸引20个非遗项目和50家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入驻。(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汪龙)

咸安:千余村民冒雨赶集

锣鼓、竹雕、剪纸、打铁、蛋雕、砖茶……咸安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日前在高桥镇网红河畔的乡村客厅举行,千余村民冒雨赶非遗文化市集。

“开锣啰!”咸安区高桥镇村民麻花哥的一声高呼,咸宁市级非遗项目《高桥民俗锣鼓》邀请赛火热开场。来自全区的14支锣鼓代表队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经过激烈角逐,高桥镇代表队获一等奖,汀泗桥镇、大幕乡代表队获二等奖,桂花镇、横沟桥镇、浮山街道代表队获三等奖。

主会场锣鼓震天响,非遗市集里人头攒动。“这个活动给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的机会,购买蛋雕的游客也变多了。”蛋雕技艺传承人续恒成就感拉满。

活动现场,还为咸安区2023年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咸安蛋雕》《张氏打铁技艺》《程氏推拿》《十六庄门接东平王感恩民俗》传承人代表、2021年第七批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咸安山歌》《殷氏正骨疗法》《大幕高腔戏》《高桥民俗锣鼓》传承人代表、2020年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氏结石病祖传疗法》传承人代表授牌。目前,咸安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4项、区级非遗项目58项。

“按照氛围打造、沉浸体验、特色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项目融入特色景区、美食、文创等载体中,增强节庆文化氛围。”咸安区文旅局局长李子牛表示,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销活动,赋能乡村振兴,放大产业辐射,提升咸安特色非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湖北日报农村版 记者彭翠楠、通讯员胡剑芳、胡巧)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文明矩阵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4-06-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郧西:特色民俗换新装

“天上的银河是星星,地上的天河是爱河,天河就在俺郧西,郧西演绎牛郎织女的传说……”端午佳节,郧西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三弦馆里坐满了观众,一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郧西三弦《织女回乡》火热上演。

郧西三弦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近200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以郧西地方小曲为主、交融陕西民间清曲、河南大调曲子特点,是一项极具地方魅力的民间弹唱艺术,《织女回乡》《丹水橘乡》《天河两岸闪银辉》《红军买馍记》等曲目成为群众传唱的经典。

“每到节假日,我们都会在这里表演,让非遗文化在传统节日潮起来。”郧西县郧剧团副团长张久政介绍,传统非遗民俗换上文旅新装,以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古镇、进商圈、进景区、进社区,让大家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端午到,香包俏,花馍香。在湖北口回族乡,已有60年刺绣经验的马平珍制作的香囊、荷包、绣球等手工艺品摆满小院,备受游客青睐。

在老北街乞巧花馍店,食客络绎不绝。“端午节是小麦丰收后的第一个节日,花馍除了对亲人的思念,还饱含丰收的喜悦。”乞巧花馍第四代传承人卢芸介绍,作为县级非遗项目,最新设计的几款端午主题的花馍糕点很受欢迎。

端午期间,郧西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非遗资源汇集,营造互动式新场景,为游客带来新体验。(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

钟祥:5万游客打卡莫愁村

手握一截小麦秸秆,轻轻挑起麦芽熬成的糖稀,白琴波对着秸秆吹气,糖稀局部像气球一样鼓起,通过捏、转、吹气,公鸡、兔子等动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游客眼前,引来阵阵掌声。

“按照复杂程度,每个售价在15元至30元不等。端午节这几天,钟祥莫愁村景点游客多,平均一天要卖400来个。”白琴波学吹糖人已经33年,是钟祥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端午节假期的莫愁村,剪纸、石牌豆腐、客店葛酥饼、蟠龙菜制作等非遗技艺传承人,也在游客面前大显身手。景区里,极具传统特色和乡土趣味的舞龙、舞狮、变脸、踩高跷等非遗文化演出,吸引着游客拿出手机打卡留念。

“让非遗文化充满故事性、体验性和感染力,能增强视听上的愉悦感。前不久,莫愁村被评为2023年度湖北省‘非遗 旅游’优秀案例。”莫愁村营运部经理田俊梅介绍,莫愁村已建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非遗技艺项目传承、文化挖掘、宣传推广及运营开发。

“这里的确别有一番味道。”许多游客坦言,在端午节带着孩子到莫愁村,就是为了看非遗表演。

端午节假期,莫愁村还进行了非遗名录图片展、非遗民俗美术作品展、非遗项目产品展陈及体验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近年来,莫愁村开发“非遗 演艺”“非遗 饮食”“非遗 体验”等业态,吸引20个非遗项目和50家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入驻。(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汪龙)

咸安:千余村民冒雨赶集

锣鼓、竹雕、剪纸、打铁、蛋雕、砖茶……咸安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日前在高桥镇网红河畔的乡村客厅举行,千余村民冒雨赶非遗文化市集。

“开锣啰!”咸安区高桥镇村民麻花哥的一声高呼,咸宁市级非遗项目《高桥民俗锣鼓》邀请赛火热开场。来自全区的14支锣鼓代表队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经过激烈角逐,高桥镇代表队获一等奖,汀泗桥镇、大幕乡代表队获二等奖,桂花镇、横沟桥镇、浮山街道代表队获三等奖。

主会场锣鼓震天响,非遗市集里人头攒动。“这个活动给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的机会,购买蛋雕的游客也变多了。”蛋雕技艺传承人续恒成就感拉满。

活动现场,还为咸安区2023年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咸安蛋雕》《张氏打铁技艺》《程氏推拿》《十六庄门接东平王感恩民俗》传承人代表、2021年第七批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咸安山歌》《殷氏正骨疗法》《大幕高腔戏》《高桥民俗锣鼓》传承人代表、2020年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氏结石病祖传疗法》传承人代表授牌。目前,咸安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4项、区级非遗项目58项。

“按照氛围打造、沉浸体验、特色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项目融入特色景区、美食、文创等载体中,增强节庆文化氛围。”咸安区文旅局局长李子牛表示,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销活动,赋能乡村振兴,放大产业辐射,提升咸安特色非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湖北日报农村版 记者彭翠楠、通讯员胡剑芳、胡巧)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