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推荐公示
现将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期3天。对候选人的意见,请于2021年12月3日前通过电话、邮寄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反映。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省委大院5号楼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邮编:430071;
电话:027-87238963;
电子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2021年11月30日
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共8人)
马盈安事迹简介
马盈安,男,57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光荣院副院长。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眼看着战友在自己的面前倒下,他悲痛欲绝。在战友的遗体前,他作出郑重承诺:“如果我活着回去,一定替你给父母养老送终。”这句承诺,他坚守了20多年,直到披麻戴孝将战友的母亲安葬。他先后获得 “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参军入伍,战场上他捡回了一条命
1981年,年仅17岁的马盈安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入伍,成了一名野战军战士。从普通的侦察兵到师长警卫员,马盈安在驻地完成了从一名新兵到一名老兵的蜕变。
到了1984年,中越边境局势紧张,马盈安所在部队被派往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抵达时,正处当地最寒冷的时节。但为了防止敌军偷袭,马盈安和战友们晚上睡觉从来不敢住在帐篷里。“一般都是找一处适合隐蔽的荒草地,裹着雨衣和衣而睡。”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马盈安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侦察兵,马盈安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敌军动向。长时间的野外生活,让他很快患上了风湿病,至今无法痊愈。一到变天时,他的双腿会疼得无法上下楼梯。然而,比起当年的战斗生活,马盈安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跟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算是幸运的。”马盈安告诉记者。1985年正月初一晚上,他和11名战友接到任务,到一个事先侦察好的敌方哨所去抓“舌头”(越南兵)。下午5时许出发,马盈安等人在荒野中悄悄前行。等到夜深人静时,马盈安等人没费一枪一弹,愣是用拳头将敌人打倒在地。这一次,他们成功抓到4名俘虏。
庄重承诺,他替战友给母亲送终
马盈安参军那一年,和他一同到同一部队的新兵中,有位叫做周奇林的年轻人。巧合的是,两人同为竹溪老乡。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兄弟。
后来,部队被派往越南战场,马盈安和周奇林又一同到了前线。他们这支骁勇的连队昼伏夜出,出色完成了各种侦察任务。其中,周奇林由于表现突出也被火线提升为副班长,不幸的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年21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记一等功,长眠于我国西南边陲。
眼看着周奇林倒在战场上,马盈安大哭一场,然后在周奇林的遗体前做出承诺:“如果我能活着回去,一定替你尽孝。”因为马盈安知道,周奇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早点结束战争,退伍后回家侍奉母亲。
1985年底,马盈安退役回到竹溪,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周奇林家,看望他母亲秦明秀。当时,秦明秀紧紧抱着马盈安放声大哭。马盈安流着泪,压抑着悲痛对老人说:“您别哭,以后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此后,马盈安就多了一个母亲,秦明秀家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要去看一看;逢年过节和老人的生日,他要上门探望。
1999年,马盈安从竹溪县福利院调到县光荣院工作,离秦明秀家更近了,他去得也更频繁了。有一次,秦明秀在家不慎把腿摔骨折。得到消息后,马盈安连忙赶到老人家,把老人送到医院,抱上扶下,床前床后照顾了一个多星期。2007年7月,79岁的秦明秀因病去世,当晚,马盈安和妻子在老人的遗体旁守了一夜,又披麻戴孝将老人安葬。
尽己所能,他让更多老功臣安度晚年
“袍泽之谊,没齿难忘。你已为国尽忠,我来替你尽孝。”替牺牲的战友尽孝22年,马盈安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实际上,秦明秀仅仅只是马盈安倾心照料的众多军人家属中的一个。
马盈安所工作的竹溪县光荣院,供养的对象是老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等军人、军属。他深知,这些人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功臣,他们或者自己参过军、或者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了部队。
20多年来,从接收老人入院,到为老人端水、送饭,送生病的老人到医院治疗等,马盈安都亲力亲为。有一次,一位79岁的老人突发急性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生命垂危。得知消息后,当时已上床休息的马盈安立即赶到院里,和院长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当他把一切安排妥当,天已亮了。
马盈安分管光荣院的福利生产工作后,起早贪黑,既当管理员,又当生产员。2000年,光荣院为解决供养经费不足的问题,新上了型煤生产加工项目。为了节省开支,院里管理干部齐上阵。马盈安在部队时落下严重的风湿病,以至于后来连夏季都必须穿秋裤,上楼也很吃力。而这一次,他不仅白天开着三轮车进城挨家挨户送煤球,晚上还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做煤球。
几个月下来,马盈安瘦了一圈,但当年却为院里实现纯收入4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院民生活。为了让老功臣们生活得更好,他还同其他同志一道种粮、种菜、养鸡、养猪,不管是脏活,还是重活,他都抢在前面带头干。
马盈安的亲戚朋友说他:“你是啥国家干部,简直跟农民一样。”妻子也心疼地说:“你是对国家有功的人,腿疼得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给领导反映,请组织照顾一下呢……”面对这些,马盈安只是淡淡地说:“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连生命都舍得,我现在吃这点苦算什么呢?何况我不觉得眼前的工作苦。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够幸运了。”
(责任编辑:吴桐)
孙艳梅事迹简介
孙艳梅,女,48岁,湖北省荆门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中国残联下设中国精神残疾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连续多年被评为荆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被评为“荆门好人”。
她志愿服务孤独症家庭13年,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影响5000多人次参加了孤独症群体调研、社会倡导、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孤独症家庭的社会融合。
她倡导的孤独症家庭心理康复的模式,通过提升家长心理能量稳定孤独症孩子情绪,对家长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她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改变了自己和孩子的命运,也愿意用自己的专业持续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家长调整心态、勇敢面对,陪伴孩子一起活出自在的人生。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把所有的爱给了儿子,她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她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了孤独症群体,她也是一名心理援助志愿者,让无数社会人士开始关爱孤独症家庭……
因为儿子患孤独症的原因,孙艳梅是荆门市最早从事孤独症家庭关怀的志愿者,也正是她的努力,荆门市的孤独症关爱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53岁的孙艳梅在荆门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工作,她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精协)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暖星护航”全国孤独症家庭公益心理咨询项目联合发起人,荆门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联合发起人。
为母则刚,此生只护他一人
孙艳梅的儿子今年25岁,出生时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当时还不知道孤独症概念的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自从诊断出儿子患有孤独症后,她感觉天塌了。作为母亲,孙艳梅迅速振作起来,为了儿子,她开始寻找打开孤独症的钥匙,这一试,就是23年。
在照料儿子的同时,孙艳梅开始关注孤独症人群,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万小时。她带领志愿者开展了大量针对孤独症群体生存情况的调研、科普宣传、社会倡导、家长心理援助等志愿活动,提升了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社会对孤独症家庭的接纳支持和社会融合。
多年来,为了儿子和更多的孤独症孩子,孙艳梅将生命中的困境化为成长动力,将爱和陪伴带给大家,将孤独和重担留给自己。2011年,她和荆门一些孤独症孩子家长发起成立了湖北省首家孤独症互助协会,吸引了98个孤独症家庭加入。2014-2017年,她参与的北京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暖心工程”“亮心工程”等心理服务项目,让她成为孤独症家长的知心人。
今年4月,孙艳梅支持儿子创办了一家艾炙养生馆,让儿子用自己喜欢的康复方法--艾炙去帮助更多人,同时实现自食其力的尝试。为了儿子,孙艳梅付出了她的全部心血,看到儿子一天天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她都会无比高兴。
疫起守护,用心陪伴同路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孙艳梅迅速行动起来,她组织了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承担起中国精协、荆门市残联、东宝区“抗疫心理热线”的志愿服务工作。105天时间里,她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一直忙碌在各条心理援助热线上,用温暖的话语化解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家长、残疾人和隔离群众的焦虑情绪,累计接待热线咨询365人次,开展网络安心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80多次,共有530多人次参与。
2021年,荆门市再遭新冠肺炎疫情突袭,8月11日,孙艳梅又召集30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第一时间开通残疾人抗疫热线,为残疾人提供在线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支援服务。持续22天的志愿服务,累计接听抗疫热线来电43人次,开展网络读书活动18场,个人咨询服务6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5场,各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活动超350人次参与。
抗疫期间,孙艳梅安排了多种样式的参与方式,活动内容丰富,让残疾人朋友在心理上获得了安抚和疏导。几名残疾人因为接受心理服务而开始学习心理学,走上了自助助人的道路。
“暖星护航”,点亮孤独症心灯
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孙艳梅意识到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孤独症孩子需要帮助,她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更多家庭和孩子。
今年2月,在中国精协支持下,孙艳梅和江苏镇江孤独症家长咨询师仇德峰一起发起了“暖星护航”全国孤独症家庭公益心理咨询项目,为全国孤独症家庭中的求助者提供公益心理咨询,为孤独症孩子提供沙盘游戏康复,目前已影响全国15个省的100多名家长加入。
面对孤独症这样的世界难题和康复上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很多家长感觉孤独无助,支撑不下去,夫妻关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孙艳梅主动与家长交心谈心,帮助她们稳定情绪,寻求资源处理现实困难,成功帮助10多个孤独症家庭化解了破裂危机。
为了帮助志愿者成长,孙艳梅还组织了11个志愿者成长小组,带领82名志愿者每周学习成长,也吸引了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加入到为孤独症群体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她倡导孤独症家庭心理康复模式,认为家长的心理环境是孩子的康复基础,支持孤独症孩子首先要支持家长的理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心理康复稳定了孤独症患者情绪,减轻了家长照料负担,让家长对孩子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早在2017年,孙艳梅便和荆门11名大龄孤独症孩子家长共同创办了荆门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努力探索孤独症患者家庭、社区、社会生活自理的路径,同时担任中国精协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为湖北省17个地市7600多个孤独症家庭服务。孙艳梅争取到湖北省残联、精协的支持,举办了三届湖北省孤独症青少年运动会,让全省200多个孤独症青少年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组织了两届全省孤独症家庭康复师培训班,培训家庭康复师400多名。
儿子确诊孤独症的23年来,孙艳梅没有向命运低头,她经常忙到深夜,带领孤独症家长和志愿者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孤独症康复理念,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帮助志愿者了解孤独症知识,正确理解孤独症家庭。现在,她从一名孤独症孩子家长变成了心理咨询师,患孤独症的儿子则养成长为一名艾灸师,孤独症关爱之路她会一直走下去,她会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家长调整心态,提升心理能量,陪伴这群被遗忘的孩子一起活出自在人生。
(责任编辑:董瑞琪)
刘道春事迹简介
刘道春,男,1972年生,湖北省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队长。他自费230余万元,义务从事应急工作6年。在他的带领下,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从几人发展到385人,积极参与国内、省内公益救援及各类应急保障活动4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7万多小时,受益人数60多万人,成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声誉良好的民间公益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应急救援队和本人获得锦旗127面、荣誉称号13种、个人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30余份。2017年,刘道春获评“全国公益组织优秀队长”。
刘道春义务从事应急救援6年,组建起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声誉良好的民间公益应急救援队伍,并带领应急救援队积极参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应急救援、防疫、防汛等各类应急志愿服务。他以不懈的坚持和付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一面志愿服务的鲜艳旗帜,一张热心公益的暖心名片。
知恩图报 让爱延续
2011年9月,刘道春的儿子刚满18岁,不幸患上白血病。在治疗期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众多爱心人士,为其子无偿献血近60人次,使其子延续了九个月的生命。虽然儿子最终因白血病去世,但刘道春回报社会的公益服务之心由此强烈萌发。
2015年11月,刘道春以黄石汽车越野运动协会为班底筹建公益救援队,并坚持公益性救援至今,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9台车辆和各种救援专业设备价值150余万元。先后带队参加各型救援4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7万多小时,水域救援打捞237名溺亡者,受益人数60多万人。应急救援队和本人先后获得锦旗127面、荣誉称号13种,个人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30余份。2017年,刘道春被评为全国公益组织优秀队长。
哪里需要 哪里驰援
在他的带领下,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承担着黄石城区95%水域救援,同时积极参与黄石市内、省内、国内公益救援及各类应急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
2021年7月,带队驰援河南,足迹遍及河南新乡、辉县、获嘉、卫辉等地,共帮助转移受困群众1400多人、搬运捐赠物资30余吨,帮助郑州火车站开展防疫消杀3万多平方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道春带领应急救援队一行6人,农历正月初二赶赴黄陂防疫物资仓库志愿服务长达35天。从武汉返回黄石后,在黄石市应急局领导下成立黄石应急局蓝天救援防疫消毒突击队,志愿消杀范围涵盖黄石各社区、幼儿园、企业、学校等,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主城区的防疫消杀。
2020年汛期,刘道春带队主动请缨值守大冶湖堤14天,期间还参与了江北策湖的筑堤、“五一港”的人员转运,以及阳新五夫庄园被淹后粮食牲口的紧急转运等公益救援。
传递温暖 凝聚力量
这些年,刘道春的雄鹰救援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专业人士不断扩充,队伍不仅应急服务全面,而且救援能力突出:无线电操作证及初级急救员证普及率85%,五级应急救员6名,中国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师9名,潜水员4名,地震中级指挥员2名,水域急流中级救援员4名,医师3名,护士5名,无人机操作员3名,消防专家组成员1名,应急救援讲师1名,中国灾害协会讲师2名,团省委星火计划社会实践讲师1名,建筑工程师2名,爆破工程师1名,心理中级咨询师2名,特种车辆操作员7名……2020年,刘道春带队代表黄石参加湖北省首届应急救援社会救援队专业技能比武,获得个人第二名,水域操舟第三名,团体第三名的优良成绩。
刘道春以6年的坚守和付出,聚集并培养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黄石乃至全省的应急救援工作、公益服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涂博蓝)
沈阿利事迹简介
沈阿利,男,汉族,1980年8月生,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15年受省卫计委委派执行医疗援外任务,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的两年时间里,沈阿利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2019年,沈阿利随湖北第26批援非医疗队,再度踏上非洲大陆。沈阿利的爷爷沈冬升,曾在1979年受湖北省卫计委派遣参加援阿医疗队;叔叔沈红星作为厨师,曾5次先后10年参加湖北援非医疗队,2016年才回国。沈阿利因家庭祖孙三代援非的事迹,受到新华社、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及媒体报道,2019年4月,沈阿利当选“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爷爷援非 成了家里人的骄傲
在沈阿利的手机里,翻拍有很多爷爷沈冬升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的老照片上,依稀能看清沈冬升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生活的场景。
1979年时任孝感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的沈冬升,受湖北省卫计委派遣远赴北非阿尔及利亚,远离故土思念家人,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往家里邮寄家书。
沈红星回忆,有时信件里会夹带一张父亲生活或者工作的照片,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沈冬升从非洲寄信回来了,都会围过来看看称赞:“老沈真厉害、为国争光了。”听到乡亲们的赞扬,一家人脸上都浮现自豪的笑容。
接力援非 两年完成上千台手术
1980年,正在阿尔及利亚参加援非医疗队工作的沈冬升,得知孙儿出生,便给他取名“沈阿利”。
小时候,爷爷常给沈阿利讲阿尔及利亚的种种趣事,年幼的小阿利懵懵懂懂,但爷爷的一句话,却深深植入他的内心--“当时非洲医疗环境差,缺医生,所以派中国医生去帮助他们”。
受爷爷的影响很深,沈阿利也走上了从医之路,同样当上了一名麻醉科医生。
2014年,沈阿利得知湖北正在选派组建援非医疗队,他的心顿时沸腾起来,援非,一直是沈阿利内心的梦想。
2015年2月,农历春节临近,告别泪眼婆娑的妻女,沈阿利赴阿尔及利亚开始援非之路。沈阿利和队员驻扎在地亚雷特省妇产医院,每天接诊最多的就是产妇。
上岗才一周,“险情”不约而至。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救护车送来一位因前置胎盘大出血的产妇,抵达医院时,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处于休克状态。情况紧急,沈阿利在麻醉助理配合下,先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穿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血输液,同时全身麻醉,3分钟后,经剖腹产,顺利剖出一男婴,30分钟后产妇安全返回复苏病房。
在该医院,除了附近的产妇,更多是外院转过来的急危重患者--比如妊娠高血压、子痫、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急危重产妇,最多时一天处理过3例。”沈阿利开玩笑说,援非结束时,除了没有摸过手术刀,自己扎扎实实当了两年的复苏医生。
两年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有发生医疗事故,两年的援非经历,沈阿利无不欣慰。
再次援非 只为完成一个承诺
2019年,沈阿利随湖北第26批援非医疗队,再度踏上非洲大陆。而此次,沈阿利表示,他更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
“因为我上次去过一次,在那里呆了两年,那个时间跟他们当地医生、病人建立了一些感情,回来这两年的时间,他们经常跟我有一些互动,他们有的医生问我什么时候再过去帮助他们,我有时候开玩笑的说,也许就是明天吧,这次我去阿尔及利亚也是实现以前的诺言。”沈阿利说。
当地医生紧缺,尤其是麻醉科医生,工作中沈阿利常常会跟当地的医生交流分享手术技巧,示范并讲解自己的操作手法,将技术无偿地分享给当地医生。
在阿尔及利亚,沈阿利又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2020年1月,沈阿利回国探亲,因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便暂停了援外工作,全身心投入应城市疫情防控工作中。
(责任编辑:岳琦)
陈兹方事迹简介
陈兹方,男,土家族,1989年3月生,现为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陈兹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兹方出生就没有双臂,9个月大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哥哥长大。童年的陈兹方历经坎坷,但他没有自暴自弃,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用脚自理生活,用脚学会了上网开店。他开设的“陈兹方铺子”成为当地村民销售农户产品的重要渠道,成为带领乡亲发家致富的“致富铺子”。他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他的励志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70多家媒体报道。
人生路上的“传奇人”
陈兹方出生于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先天无臂。9个月大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带着他和1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他4岁学会站立、走路,每一次起身,用脚支撑,摔倒,重来,伤痕累累。他7岁学会用脚吃饭、穿衣、洗漱,生活基本自理。9岁时,陈兹方上学了,开始用脚趾夹笔写字。16岁上初中,因自理能力实在有限而辍学,跟着母亲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练习站立,到练习用脚拿筷子吃饭、做饭、缝衣、除草、翻地、放羊……凡是正常人能用手做的,他都尝试去用脚做到。
2008年,陈兹方养猪和挖野草药补贴家用,当年市场不景气,亏了4000多元。2010年,他选择养殖山羊,两年后,由1只山羊发展成了15只山羊。2013年,村里的公路进行路面硬化,他参与撒养护水,与哥哥在工地获得近3万元的收益。2016年,陈兹方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经半个多月的电商培训,从一分钟打不了一个字,到一分钟打50-80个字。2017年,他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开办起了“陈兹方铺子”,恪守“质量为上、诚信经营”的理念,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土豆销售进入淘宝凯发旗舰厅凯发旗舰厅官网首页第四名,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乡亲们农特产品的代言人
陈兹方常说“一直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2017年,他把店铺转移到野三关集镇,开始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为家乡带货,他的直播平台拥有70余万粉丝量,上千万的阅读量,平均30万点击量,每天大量粉丝通过视频询问、购买恩施农特产品。2017年以来,累计为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2万余单,销售额逾1000万元,带动270户农户、500多人增收致富。
2018年7月,为巴东县水布垭镇鞍场村一组贫困户杨继汉带货销售3000多斤土豆。2018年10月,为野三关镇西流坡村覃小山销售10000多斤滞销脐橙。2020年,积极响应央视“为湖北带货”行动号召,参加好看视频战疫助农“暖春计划”,为受疫情影响的恩施州“中华红血橙”果农发起电商带货直播,1000万网友将10吨红血橙瞬间秒光。2020年,陈兹方还接受委托,在历经36个小时不间断采摘、挑选、打包之后,亲自跟车奔赴武汉,将3.6吨血橙捐赠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巴东伦晚橙滞销,他在长江边的一个果园里直播3个多小时,共售出6吨伦晚橙。为了解决偏僻地区玉米滞销的难题,他与当地三家酒厂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直接向山区定向采购玉米原料,平均每个月通过自媒体电商销售粮食酒3500斤左右,全年累计帮当地销售玉米约15万斤。
创业青年的引路人
在创业的同时,陈兹方也不忘帮助他人。29岁的张雪松家住野三关镇顾县坪村,小时候因为意外导致左腿残疾,一直想在家创业。陈兹方到乡镇巡回宣讲时,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就让张雪松到自己的店铺做学徒,包吃包住,每月发1500元工资。起初,张雪松对电商完全不了解,陈兹方就耐心地教,两个月下来,张雪松逐渐熟悉了电商的一整套流程,处理订单、收款、打印单据等事项有条不紊,为自己创业积累了经验。从2018年11月起,到“陈兹方铺子”工作过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达300余人次。
2019年,陈兹方主动加入县扶贫办组织的乡村巡回宣讲队,跟大家分享创业故事,分析互联网形式下的农业发展,讲解互联网创业经验,传授电商技巧。截至目前,陈兹方在巴东12个乡镇共计开展了60多场次的公益宣讲,到场听众累计2.3万余人次,数万人从他的培训和宣讲中学到了方法,鼓足了干劲。
在他励志故事激励下,他成为了无数人学习的榜样。2021年5月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11月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更挂满了他家的墙壁,他的励志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7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面对荣誉,陈兹方说:“没有手,但我有脚,我不信走不出困境。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可怕的是自己放弃自己。我没有双手,也能依靠双脚,从精神上站起来,更从经济上站起来。”
(责任编辑:刘登海)
段凯事迹简介
段凯,男,50岁,中共党员,湖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性血浆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两个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之一。他执着坚守科研一线20余载,将全部心血投身于传染病预防事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主动作为、勇挑重任,充分发挥多元化科研力量优势,带领团队全线出击跑出科研加速度,全域作战保障疫苗研制和生产进度,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硬核力量。段凯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锐意改革 开启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段凯既是科研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血液制品研发和科研创新管理工作,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重点攻关计划等20余项。担任公司总经理后,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推进新产品上市,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他带领企业进入增长快车道,公司销售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成功上市肠道病毒71型疫苗、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和新冠灭活疫苗3个新产品,为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央企责任担当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以赴 探寻治疗重症患者的“压舱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勇于探索,结合曾经参与抗击2003年非典的工作经验,提出采集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的应急方案,带领科研团队不分昼夜、分秒必争,迅速开启探索康复者血浆检测和制备工作,研究出一套快速稳定的血浆处理工艺方法。为尽快采集到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他不惧感染风险亲自与出院的康复病人交心谈心,耐心解释血浆疗法的原理和治疗方案,消除他们对献浆的担忧与顾虑。为验证血浆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他带头深入到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血液中心等最为危险的一线阵地,与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一同并肩作战。康复者血浆疗法效果显著,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压舱石”,为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作出突出贡献。
争分夺秒 锻造抗击新冠病毒的“杀手锏”
为早日研发出新冠疫苗,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从启动研发到获批临床试验仅用98天。他带领攻关团队创造出“五项率先”--率先获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率先揭盲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率先推进新冠疫苗ⅲ期海外临床、率先获批“紧急使用”在特殊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率先建成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综合体。为加快构筑新冠病毒免疫屏障,他组织力量投入新冠疫苗扩产工作,每日“三班倒”,与病毒“零距离”,向部分省、市、自治区发送新冠疫苗,为全国早日终结新冠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段凯始终践行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用科研之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何劲)
祝光贤事迹简介
祝光贤,男,194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澜湖社区居民。他敬老爱幼,热心公益,2010年以来,牵头成立“三关爱”艺术团,常年开展爱心护学、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省吃俭用拿出退休金7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目前,他已77岁高龄而且罹患前列腺癌,但仍然奔波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年来,“三关爱”艺术团志愿者足迹走遍鄂州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老年托管中心、孤儿院,大家吹拉弹唱,自编自演义务400多场次。他倾心关爱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结对帮扶的6名孤寡老人,逢年过节都会去探望,还为他们做寿过生日。2019年被评选为“荆楚楷模”。
从指引小学生安全出行的“护学爷爷”,到“三关爱”志愿服务者,再到拔钉小分队队长,今年77岁的祝光贤老人一刻未曾闲着,投身志愿服务10余年,让爱心之花开遍整座城。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志愿服务日趋常态化,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
护 学
“小朋友,这里危险,往里边走。”一天中午,南塔小学正值放学高峰期,志愿者祝光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站在路口疏导交通。在他的指引下,学校门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家长们在安全线外耐心等待。
不少学生走出校门,都亲热地喊一声“祝爷爷”。这并不奇怪,祝光贤和孩子们很熟络了。
2009年的一天,祝光贤送孙子上学,看见一辆汽车擦伤了一名学生的腿,学生疼得直哭。于是,他毛遂自荐,主动护学站岗,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一年,两年,十年……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后来的人人尊敬,祝光贤用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作秀;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护学事迹渐渐被周边人知晓,许多学生家长和热心居民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加入护学队伍。“护学,这是人人拍手叫好的事情,要坚持下去,需要更多人贡献更多力量。”祝光贤说。
帮 扶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省钱,他常去蔬菜批发市场买菜,过早就吃馒头,还戒了烟酒。每月不足3000元的退休工资,在旁人看来,或许连一家人的日常开销都不够。但他却从2012年开始,每年挤出6000元用以资助6名贫困孩子读书。
“以前,我家很困难,爱人又常年卧病在床。后来,受到国家的救济、社会好心人的资助,才渡过难关。”祝光贤说,“母亲常告诉我要不忘初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
拔 钉
2010年,祝光贤牵头成立“三关爱”艺术团,团里退休老人超过100位,除经常进福利院进行文艺节目表演外,艺术团还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2015年11月15日,祝光贤到鄂州火车站参加文明劝导活动时,被一颗凸起的螺钉绊倒,膝盖痛了2个多月。后来,他发现市内主干道、人行道的地面上,有一些裸露的螺钉没有及时处理,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于是,他组织志愿者使用钢锯、锤子、凿子,将城区主干道、人行道及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等处裸露的钉子拔起或锤平,以防行人绊倒。他曾带领志愿者奋战60天,拔除或锤平钉子1000多颗。
“出行安全,小事不小。拔钉子,我会带着志愿团队继续做下去,争取把这个小事做好。”祝光贤笑着说,现在,这个小分队还在不间断地拔除路面的铁钉。
(责任编辑:余双)
徐玉华事迹简介
徐玉华,女,中共党员,1977年生,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安鹿小学教师,兼任远安县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理事长。她扎根山村学校22载,通过网络凝聚爱心帮扶贫困学子,以真情为孩子为弱势孩子进行精神“灌溉”,“扶贫 扶志”相结合,累计筹集善款330余万元、物资价值1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000多人次,让不少面临辍学的孩子圆梦校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好人”“湖北省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扎根山乡,守望相助,最是拳拳父母心
1999年,徐玉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远安任教。细心的她发现,班上有很多贫困学生,因为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危险。
“不能让他们掉队”徐玉华默默在笔记本上这样写着,这是她的初心,亦当做了使命。他将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学业上抽课外时间给与辅导,生活中她用母亲的温柔与善良,陪伴孩子,呵护孩子,并将微薄的工资去除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后,其余的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为了结合孩子的需求提供有效帮助,她开始行走于山乡家访,嫘祖镇里的一丘一壑,处处都有她的足迹。
这些年, 曾有多次可以回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但都被徐玉华拒绝了。她以“母亲”的姿态默默守护着一届又一届的贫困学子,她心甘情愿扎根乡村,成为他们寻梦路上的“守路人”。
网聚善心,大爱无疆,几多辛苦几多甜
随着家访次数增多,记事本里贫困孩子的名单也相继增多,徐玉华也越渐觉得单凭她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她思索着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心里时常像压着一块巨石。
2012年的暑假,几夜的辗转未眠,她最终她想到了连线搭桥的方法:以网络为平台,将困难孩子情况发布在网络上,呼吁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为了不耽误日常教学,她总是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及节假日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将情况写在笔记本,然后抽中午休息时间写帖子并上传到网上。家访、梳理、发帖、对接.....她将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从来舍不得休息一刻。很快,她的帖子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正能量一再被传递,先后有北京、浙江、江苏、湖北等10多个省市的爱心朋友主动qq联系到她,这种连锁反应迅速在爱心人士和困难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爱心人士的善举源源不断抵达孩子们的身边。
这些年,徐玉华用业余的时间家访了1500多名学生,走遍了远安县的各个角落,即使脚踝骨折,父亲背着她,也从没有中断过爱心助学之路。物质帮扶的同时,徐玉华也注重“扶志”。她以公益为媒,给予孩子精神灌溉,为贫困孩子种下梦想。她组织开展“爱心点亮微心愿”“为留守孩子过生日”“陪孩子一起过中秋节”等活动,让留守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爱的温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心回流永相传
徐玉华的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等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2017年5月17日,远安县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正式成立。为了不辜负每一份善意,徐玉华专门准备了笔记本,记载着每笔爱心捐赠和受助情况,并将每一笔捐助都通过“双向”信息公开发布。这让广大爱心人士、热心企业看到了她奉献公益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她的网络助学之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如今徐玉华微信爱心捐助团队已发展到20多个省市的180余人,帮扶范围也由远安县嫘祖镇辐射到远安县7个乡镇34所学校、幼儿园。多年来,累计筹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学金330余万元、爱心物资7000余件、爱心书籍6000多册,让340名面临辍学的孩子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合计帮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老了动不了了,也会有我的学生代替我继续下去!”徐玉华说着,目光坚定。
(责任编辑:张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1-11-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推荐公示
现将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期3天。对候选人的意见,请于2021年12月3日前通过电话、邮寄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反映。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省委大院5号楼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邮编:430071;
电话:027-87238963;
电子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2021年11月30日
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共8人)
马盈安事迹简介
马盈安,男,57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光荣院副院长。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眼看着战友在自己的面前倒下,他悲痛欲绝。在战友的遗体前,他作出郑重承诺:“如果我活着回去,一定替你给父母养老送终。”这句承诺,他坚守了20多年,直到披麻戴孝将战友的母亲安葬。他先后获得 “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参军入伍,战场上他捡回了一条命
1981年,年仅17岁的马盈安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入伍,成了一名野战军战士。从普通的侦察兵到师长警卫员,马盈安在驻地完成了从一名新兵到一名老兵的蜕变。
到了1984年,中越边境局势紧张,马盈安所在部队被派往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抵达时,正处当地最寒冷的时节。但为了防止敌军偷袭,马盈安和战友们晚上睡觉从来不敢住在帐篷里。“一般都是找一处适合隐蔽的荒草地,裹着雨衣和衣而睡。”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马盈安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侦察兵,马盈安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敌军动向。长时间的野外生活,让他很快患上了风湿病,至今无法痊愈。一到变天时,他的双腿会疼得无法上下楼梯。然而,比起当年的战斗生活,马盈安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跟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算是幸运的。”马盈安告诉记者。1985年正月初一晚上,他和11名战友接到任务,到一个事先侦察好的敌方哨所去抓“舌头”(越南兵)。下午5时许出发,马盈安等人在荒野中悄悄前行。等到夜深人静时,马盈安等人没费一枪一弹,愣是用拳头将敌人打倒在地。这一次,他们成功抓到4名俘虏。
庄重承诺,他替战友给母亲送终
马盈安参军那一年,和他一同到同一部队的新兵中,有位叫做周奇林的年轻人。巧合的是,两人同为竹溪老乡。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兄弟。
后来,部队被派往越南战场,马盈安和周奇林又一同到了前线。他们这支骁勇的连队昼伏夜出,出色完成了各种侦察任务。其中,周奇林由于表现突出也被火线提升为副班长,不幸的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年21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记一等功,长眠于我国西南边陲。
眼看着周奇林倒在战场上,马盈安大哭一场,然后在周奇林的遗体前做出承诺:“如果我能活着回去,一定替你尽孝。”因为马盈安知道,周奇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早点结束战争,退伍后回家侍奉母亲。
1985年底,马盈安退役回到竹溪,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周奇林家,看望他母亲秦明秀。当时,秦明秀紧紧抱着马盈安放声大哭。马盈安流着泪,压抑着悲痛对老人说:“您别哭,以后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此后,马盈安就多了一个母亲,秦明秀家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要去看一看;逢年过节和老人的生日,他要上门探望。
1999年,马盈安从竹溪县福利院调到县光荣院工作,离秦明秀家更近了,他去得也更频繁了。有一次,秦明秀在家不慎把腿摔骨折。得到消息后,马盈安连忙赶到老人家,把老人送到医院,抱上扶下,床前床后照顾了一个多星期。2007年7月,79岁的秦明秀因病去世,当晚,马盈安和妻子在老人的遗体旁守了一夜,又披麻戴孝将老人安葬。
尽己所能,他让更多老功臣安度晚年
“袍泽之谊,没齿难忘。你已为国尽忠,我来替你尽孝。”替牺牲的战友尽孝22年,马盈安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实际上,秦明秀仅仅只是马盈安倾心照料的众多军人家属中的一个。
马盈安所工作的竹溪县光荣院,供养的对象是老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等军人、军属。他深知,这些人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功臣,他们或者自己参过军、或者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了部队。
20多年来,从接收老人入院,到为老人端水、送饭,送生病的老人到医院治疗等,马盈安都亲力亲为。有一次,一位79岁的老人突发急性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生命垂危。得知消息后,当时已上床休息的马盈安立即赶到院里,和院长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当他把一切安排妥当,天已亮了。
马盈安分管光荣院的福利生产工作后,起早贪黑,既当管理员,又当生产员。2000年,光荣院为解决供养经费不足的问题,新上了型煤生产加工项目。为了节省开支,院里管理干部齐上阵。马盈安在部队时落下严重的风湿病,以至于后来连夏季都必须穿秋裤,上楼也很吃力。而这一次,他不仅白天开着三轮车进城挨家挨户送煤球,晚上还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做煤球。
几个月下来,马盈安瘦了一圈,但当年却为院里实现纯收入4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院民生活。为了让老功臣们生活得更好,他还同其他同志一道种粮、种菜、养鸡、养猪,不管是脏活,还是重活,他都抢在前面带头干。
马盈安的亲戚朋友说他:“你是啥国家干部,简直跟农民一样。”妻子也心疼地说:“你是对国家有功的人,腿疼得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给领导反映,请组织照顾一下呢……”面对这些,马盈安只是淡淡地说:“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连生命都舍得,我现在吃这点苦算什么呢?何况我不觉得眼前的工作苦。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够幸运了。”
(责任编辑:吴桐)
孙艳梅事迹简介
孙艳梅,女,48岁,湖北省荆门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中国残联下设中国精神残疾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连续多年被评为荆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被评为“荆门好人”。
她志愿服务孤独症家庭13年,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影响5000多人次参加了孤独症群体调研、社会倡导、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孤独症家庭的社会融合。
她倡导的孤独症家庭心理康复的模式,通过提升家长心理能量稳定孤独症孩子情绪,对家长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她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改变了自己和孩子的命运,也愿意用自己的专业持续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家长调整心态、勇敢面对,陪伴孩子一起活出自在的人生。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把所有的爱给了儿子,她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她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了孤独症群体,她也是一名心理援助志愿者,让无数社会人士开始关爱孤独症家庭……
因为儿子患孤独症的原因,孙艳梅是荆门市最早从事孤独症家庭关怀的志愿者,也正是她的努力,荆门市的孤独症关爱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53岁的孙艳梅在荆门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工作,她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精协)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暖星护航”全国孤独症家庭公益心理咨询项目联合发起人,荆门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联合发起人。
为母则刚,此生只护他一人
孙艳梅的儿子今年25岁,出生时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当时还不知道孤独症概念的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自从诊断出儿子患有孤独症后,她感觉天塌了。作为母亲,孙艳梅迅速振作起来,为了儿子,她开始寻找打开孤独症的钥匙,这一试,就是23年。
在照料儿子的同时,孙艳梅开始关注孤独症人群,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万小时。她带领志愿者开展了大量针对孤独症群体生存情况的调研、科普宣传、社会倡导、家长心理援助等志愿活动,提升了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社会对孤独症家庭的接纳支持和社会融合。
多年来,为了儿子和更多的孤独症孩子,孙艳梅将生命中的困境化为成长动力,将爱和陪伴带给大家,将孤独和重担留给自己。2011年,她和荆门一些孤独症孩子家长发起成立了湖北省首家孤独症互助协会,吸引了98个孤独症家庭加入。2014-2017年,她参与的北京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暖心工程”“亮心工程”等心理服务项目,让她成为孤独症家长的知心人。
今年4月,孙艳梅支持儿子创办了一家艾炙养生馆,让儿子用自己喜欢的康复方法--艾炙去帮助更多人,同时实现自食其力的尝试。为了儿子,孙艳梅付出了她的全部心血,看到儿子一天天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她都会无比高兴。
疫起守护,用心陪伴同路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孙艳梅迅速行动起来,她组织了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承担起中国精协、荆门市残联、东宝区“抗疫心理热线”的志愿服务工作。105天时间里,她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一直忙碌在各条心理援助热线上,用温暖的话语化解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家长、残疾人和隔离群众的焦虑情绪,累计接待热线咨询365人次,开展网络安心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80多次,共有530多人次参与。
2021年,荆门市再遭新冠肺炎疫情突袭,8月11日,孙艳梅又召集30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第一时间开通残疾人抗疫热线,为残疾人提供在线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支援服务。持续22天的志愿服务,累计接听抗疫热线来电43人次,开展网络读书活动18场,个人咨询服务6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5场,各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活动超350人次参与。
抗疫期间,孙艳梅安排了多种样式的参与方式,活动内容丰富,让残疾人朋友在心理上获得了安抚和疏导。几名残疾人因为接受心理服务而开始学习心理学,走上了自助助人的道路。
“暖星护航”,点亮孤独症心灯
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孙艳梅意识到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孤独症孩子需要帮助,她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更多家庭和孩子。
今年2月,在中国精协支持下,孙艳梅和江苏镇江孤独症家长咨询师仇德峰一起发起了“暖星护航”全国孤独症家庭公益心理咨询项目,为全国孤独症家庭中的求助者提供公益心理咨询,为孤独症孩子提供沙盘游戏康复,目前已影响全国15个省的100多名家长加入。
面对孤独症这样的世界难题和康复上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很多家长感觉孤独无助,支撑不下去,夫妻关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孙艳梅主动与家长交心谈心,帮助她们稳定情绪,寻求资源处理现实困难,成功帮助10多个孤独症家庭化解了破裂危机。
为了帮助志愿者成长,孙艳梅还组织了11个志愿者成长小组,带领82名志愿者每周学习成长,也吸引了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加入到为孤独症群体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她倡导孤独症家庭心理康复模式,认为家长的心理环境是孩子的康复基础,支持孤独症孩子首先要支持家长的理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心理康复稳定了孤独症患者情绪,减轻了家长照料负担,让家长对孩子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早在2017年,孙艳梅便和荆门11名大龄孤独症孩子家长共同创办了荆门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努力探索孤独症患者家庭、社区、社会生活自理的路径,同时担任中国精协孤独症家长自助互助服务站湖北站站长,为湖北省17个地市7600多个孤独症家庭服务。孙艳梅争取到湖北省残联、精协的支持,举办了三届湖北省孤独症青少年运动会,让全省200多个孤独症青少年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组织了两届全省孤独症家庭康复师培训班,培训家庭康复师400多名。
儿子确诊孤独症的23年来,孙艳梅没有向命运低头,她经常忙到深夜,带领孤独症家长和志愿者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孤独症康复理念,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帮助志愿者了解孤独症知识,正确理解孤独症家庭。现在,她从一名孤独症孩子家长变成了心理咨询师,患孤独症的儿子则养成长为一名艾灸师,孤独症关爱之路她会一直走下去,她会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家长调整心态,提升心理能量,陪伴这群被遗忘的孩子一起活出自在人生。
(责任编辑:董瑞琪)
刘道春事迹简介
刘道春,男,1972年生,湖北省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队长。他自费230余万元,义务从事应急工作6年。在他的带领下,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从几人发展到385人,积极参与国内、省内公益救援及各类应急保障活动4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7万多小时,受益人数60多万人,成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声誉良好的民间公益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应急救援队和本人获得锦旗127面、荣誉称号13种、个人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30余份。2017年,刘道春获评“全国公益组织优秀队长”。
刘道春义务从事应急救援6年,组建起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声誉良好的民间公益应急救援队伍,并带领应急救援队积极参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应急救援、防疫、防汛等各类应急志愿服务。他以不懈的坚持和付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一面志愿服务的鲜艳旗帜,一张热心公益的暖心名片。
知恩图报 让爱延续
2011年9月,刘道春的儿子刚满18岁,不幸患上白血病。在治疗期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众多爱心人士,为其子无偿献血近60人次,使其子延续了九个月的生命。虽然儿子最终因白血病去世,但刘道春回报社会的公益服务之心由此强烈萌发。
2015年11月,刘道春以黄石汽车越野运动协会为班底筹建公益救援队,并坚持公益性救援至今,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9台车辆和各种救援专业设备价值150余万元。先后带队参加各型救援4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7万多小时,水域救援打捞237名溺亡者,受益人数60多万人。应急救援队和本人先后获得锦旗127面、荣誉称号13种,个人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30余份。2017年,刘道春被评为全国公益组织优秀队长。
哪里需要 哪里驰援
在他的带领下,黄石雄鹰应急救援队承担着黄石城区95%水域救援,同时积极参与黄石市内、省内、国内公益救援及各类应急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
2021年7月,带队驰援河南,足迹遍及河南新乡、辉县、获嘉、卫辉等地,共帮助转移受困群众1400多人、搬运捐赠物资30余吨,帮助郑州火车站开展防疫消杀3万多平方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道春带领应急救援队一行6人,农历正月初二赶赴黄陂防疫物资仓库志愿服务长达35天。从武汉返回黄石后,在黄石市应急局领导下成立黄石应急局蓝天救援防疫消毒突击队,志愿消杀范围涵盖黄石各社区、幼儿园、企业、学校等,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主城区的防疫消杀。
2020年汛期,刘道春带队主动请缨值守大冶湖堤14天,期间还参与了江北策湖的筑堤、“五一港”的人员转运,以及阳新五夫庄园被淹后粮食牲口的紧急转运等公益救援。
传递温暖 凝聚力量
这些年,刘道春的雄鹰救援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专业人士不断扩充,队伍不仅应急服务全面,而且救援能力突出:无线电操作证及初级急救员证普及率85%,五级应急救员6名,中国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师9名,潜水员4名,地震中级指挥员2名,水域急流中级救援员4名,医师3名,护士5名,无人机操作员3名,消防专家组成员1名,应急救援讲师1名,中国灾害协会讲师2名,团省委星火计划社会实践讲师1名,建筑工程师2名,爆破工程师1名,心理中级咨询师2名,特种车辆操作员7名……2020年,刘道春带队代表黄石参加湖北省首届应急救援社会救援队专业技能比武,获得个人第二名,水域操舟第三名,团体第三名的优良成绩。
刘道春以6年的坚守和付出,聚集并培养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黄石乃至全省的应急救援工作、公益服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涂博蓝)
沈阿利事迹简介
沈阿利,男,汉族,1980年8月生,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15年受省卫计委委派执行医疗援外任务,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的两年时间里,沈阿利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2019年,沈阿利随湖北第26批援非医疗队,再度踏上非洲大陆。沈阿利的爷爷沈冬升,曾在1979年受湖北省卫计委派遣参加援阿医疗队;叔叔沈红星作为厨师,曾5次先后10年参加湖北援非医疗队,2016年才回国。沈阿利因家庭祖孙三代援非的事迹,受到新华社、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及媒体报道,2019年4月,沈阿利当选“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爷爷援非 成了家里人的骄傲
在沈阿利的手机里,翻拍有很多爷爷沈冬升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的老照片上,依稀能看清沈冬升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生活的场景。
1979年时任孝感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的沈冬升,受湖北省卫计委派遣远赴北非阿尔及利亚,远离故土思念家人,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往家里邮寄家书。
沈红星回忆,有时信件里会夹带一张父亲生活或者工作的照片,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沈冬升从非洲寄信回来了,都会围过来看看称赞:“老沈真厉害、为国争光了。”听到乡亲们的赞扬,一家人脸上都浮现自豪的笑容。
接力援非 两年完成上千台手术
1980年,正在阿尔及利亚参加援非医疗队工作的沈冬升,得知孙儿出生,便给他取名“沈阿利”。
小时候,爷爷常给沈阿利讲阿尔及利亚的种种趣事,年幼的小阿利懵懵懂懂,但爷爷的一句话,却深深植入他的内心--“当时非洲医疗环境差,缺医生,所以派中国医生去帮助他们”。
受爷爷的影响很深,沈阿利也走上了从医之路,同样当上了一名麻醉科医生。
2014年,沈阿利得知湖北正在选派组建援非医疗队,他的心顿时沸腾起来,援非,一直是沈阿利内心的梦想。
2015年2月,农历春节临近,告别泪眼婆娑的妻女,沈阿利赴阿尔及利亚开始援非之路。沈阿利和队员驻扎在地亚雷特省妇产医院,每天接诊最多的就是产妇。
上岗才一周,“险情”不约而至。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救护车送来一位因前置胎盘大出血的产妇,抵达医院时,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处于休克状态。情况紧急,沈阿利在麻醉助理配合下,先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穿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血输液,同时全身麻醉,3分钟后,经剖腹产,顺利剖出一男婴,30分钟后产妇安全返回复苏病房。
在该医院,除了附近的产妇,更多是外院转过来的急危重患者--比如妊娠高血压、子痫、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急危重产妇,最多时一天处理过3例。”沈阿利开玩笑说,援非结束时,除了没有摸过手术刀,自己扎扎实实当了两年的复苏医生。
两年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有发生医疗事故,两年的援非经历,沈阿利无不欣慰。
再次援非 只为完成一个承诺
2019年,沈阿利随湖北第26批援非医疗队,再度踏上非洲大陆。而此次,沈阿利表示,他更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
“因为我上次去过一次,在那里呆了两年,那个时间跟他们当地医生、病人建立了一些感情,回来这两年的时间,他们经常跟我有一些互动,他们有的医生问我什么时候再过去帮助他们,我有时候开玩笑的说,也许就是明天吧,这次我去阿尔及利亚也是实现以前的诺言。”沈阿利说。
当地医生紧缺,尤其是麻醉科医生,工作中沈阿利常常会跟当地的医生交流分享手术技巧,示范并讲解自己的操作手法,将技术无偿地分享给当地医生。
在阿尔及利亚,沈阿利又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2020年1月,沈阿利回国探亲,因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便暂停了援外工作,全身心投入应城市疫情防控工作中。
(责任编辑:岳琦)
陈兹方事迹简介
陈兹方,男,土家族,1989年3月生,现为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陈兹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兹方出生就没有双臂,9个月大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哥哥长大。童年的陈兹方历经坎坷,但他没有自暴自弃,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用脚自理生活,用脚学会了上网开店。他开设的“陈兹方铺子”成为当地村民销售农户产品的重要渠道,成为带领乡亲发家致富的“致富铺子”。他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他的励志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70多家媒体报道。
人生路上的“传奇人”
陈兹方出生于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先天无臂。9个月大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带着他和1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他4岁学会站立、走路,每一次起身,用脚支撑,摔倒,重来,伤痕累累。他7岁学会用脚吃饭、穿衣、洗漱,生活基本自理。9岁时,陈兹方上学了,开始用脚趾夹笔写字。16岁上初中,因自理能力实在有限而辍学,跟着母亲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练习站立,到练习用脚拿筷子吃饭、做饭、缝衣、除草、翻地、放羊……凡是正常人能用手做的,他都尝试去用脚做到。
2008年,陈兹方养猪和挖野草药补贴家用,当年市场不景气,亏了4000多元。2010年,他选择养殖山羊,两年后,由1只山羊发展成了15只山羊。2013年,村里的公路进行路面硬化,他参与撒养护水,与哥哥在工地获得近3万元的收益。2016年,陈兹方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经半个多月的电商培训,从一分钟打不了一个字,到一分钟打50-80个字。2017年,他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开办起了“陈兹方铺子”,恪守“质量为上、诚信经营”的理念,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土豆销售进入淘宝凯发旗舰厅凯发旗舰厅官网首页第四名,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乡亲们农特产品的代言人
陈兹方常说“一直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2017年,他把店铺转移到野三关集镇,开始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为家乡带货,他的直播平台拥有70余万粉丝量,上千万的阅读量,平均30万点击量,每天大量粉丝通过视频询问、购买恩施农特产品。2017年以来,累计为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2万余单,销售额逾1000万元,带动270户农户、500多人增收致富。
2018年7月,为巴东县水布垭镇鞍场村一组贫困户杨继汉带货销售3000多斤土豆。2018年10月,为野三关镇西流坡村覃小山销售10000多斤滞销脐橙。2020年,积极响应央视“为湖北带货”行动号召,参加好看视频战疫助农“暖春计划”,为受疫情影响的恩施州“中华红血橙”果农发起电商带货直播,1000万网友将10吨红血橙瞬间秒光。2020年,陈兹方还接受委托,在历经36个小时不间断采摘、挑选、打包之后,亲自跟车奔赴武汉,将3.6吨血橙捐赠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巴东伦晚橙滞销,他在长江边的一个果园里直播3个多小时,共售出6吨伦晚橙。为了解决偏僻地区玉米滞销的难题,他与当地三家酒厂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直接向山区定向采购玉米原料,平均每个月通过自媒体电商销售粮食酒3500斤左右,全年累计帮当地销售玉米约15万斤。
创业青年的引路人
在创业的同时,陈兹方也不忘帮助他人。29岁的张雪松家住野三关镇顾县坪村,小时候因为意外导致左腿残疾,一直想在家创业。陈兹方到乡镇巡回宣讲时,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就让张雪松到自己的店铺做学徒,包吃包住,每月发1500元工资。起初,张雪松对电商完全不了解,陈兹方就耐心地教,两个月下来,张雪松逐渐熟悉了电商的一整套流程,处理订单、收款、打印单据等事项有条不紊,为自己创业积累了经验。从2018年11月起,到“陈兹方铺子”工作过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达300余人次。
2019年,陈兹方主动加入县扶贫办组织的乡村巡回宣讲队,跟大家分享创业故事,分析互联网形式下的农业发展,讲解互联网创业经验,传授电商技巧。截至目前,陈兹方在巴东12个乡镇共计开展了60多场次的公益宣讲,到场听众累计2.3万余人次,数万人从他的培训和宣讲中学到了方法,鼓足了干劲。
在他励志故事激励下,他成为了无数人学习的榜样。2021年5月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11月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凯发旗舰厅官网的荣誉证书更挂满了他家的墙壁,他的励志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7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面对荣誉,陈兹方说:“没有手,但我有脚,我不信走不出困境。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可怕的是自己放弃自己。我没有双手,也能依靠双脚,从精神上站起来,更从经济上站起来。”
(责任编辑:刘登海)
段凯事迹简介
段凯,男,50岁,中共党员,湖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性血浆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两个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之一。他执着坚守科研一线20余载,将全部心血投身于传染病预防事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主动作为、勇挑重任,充分发挥多元化科研力量优势,带领团队全线出击跑出科研加速度,全域作战保障疫苗研制和生产进度,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硬核力量。段凯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锐意改革 开启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段凯既是科研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血液制品研发和科研创新管理工作,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重点攻关计划等20余项。担任公司总经理后,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推进新产品上市,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他带领企业进入增长快车道,公司销售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成功上市肠道病毒71型疫苗、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和新冠灭活疫苗3个新产品,为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央企责任担当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以赴 探寻治疗重症患者的“压舱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勇于探索,结合曾经参与抗击2003年非典的工作经验,提出采集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的应急方案,带领科研团队不分昼夜、分秒必争,迅速开启探索康复者血浆检测和制备工作,研究出一套快速稳定的血浆处理工艺方法。为尽快采集到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他不惧感染风险亲自与出院的康复病人交心谈心,耐心解释血浆疗法的原理和治疗方案,消除他们对献浆的担忧与顾虑。为验证血浆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他带头深入到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血液中心等最为危险的一线阵地,与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一同并肩作战。康复者血浆疗法效果显著,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压舱石”,为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作出突出贡献。
争分夺秒 锻造抗击新冠病毒的“杀手锏”
为早日研发出新冠疫苗,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从启动研发到获批临床试验仅用98天。他带领攻关团队创造出“五项率先”--率先获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率先揭盲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率先推进新冠疫苗ⅲ期海外临床、率先获批“紧急使用”在特殊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率先建成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综合体。为加快构筑新冠病毒免疫屏障,他组织力量投入新冠疫苗扩产工作,每日“三班倒”,与病毒“零距离”,向部分省、市、自治区发送新冠疫苗,为全国早日终结新冠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段凯始终践行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用科研之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何劲)
祝光贤事迹简介
祝光贤,男,194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澜湖社区居民。他敬老爱幼,热心公益,2010年以来,牵头成立“三关爱”艺术团,常年开展爱心护学、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省吃俭用拿出退休金7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目前,他已77岁高龄而且罹患前列腺癌,但仍然奔波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年来,“三关爱”艺术团志愿者足迹走遍鄂州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老年托管中心、孤儿院,大家吹拉弹唱,自编自演义务400多场次。他倾心关爱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结对帮扶的6名孤寡老人,逢年过节都会去探望,还为他们做寿过生日。2019年被评选为“荆楚楷模”。
从指引小学生安全出行的“护学爷爷”,到“三关爱”志愿服务者,再到拔钉小分队队长,今年77岁的祝光贤老人一刻未曾闲着,投身志愿服务10余年,让爱心之花开遍整座城。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志愿服务日趋常态化,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
护 学
“小朋友,这里危险,往里边走。”一天中午,南塔小学正值放学高峰期,志愿者祝光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站在路口疏导交通。在他的指引下,学校门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家长们在安全线外耐心等待。
不少学生走出校门,都亲热地喊一声“祝爷爷”。这并不奇怪,祝光贤和孩子们很熟络了。
2009年的一天,祝光贤送孙子上学,看见一辆汽车擦伤了一名学生的腿,学生疼得直哭。于是,他毛遂自荐,主动护学站岗,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一年,两年,十年……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后来的人人尊敬,祝光贤用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作秀;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护学事迹渐渐被周边人知晓,许多学生家长和热心居民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加入护学队伍。“护学,这是人人拍手叫好的事情,要坚持下去,需要更多人贡献更多力量。”祝光贤说。
帮 扶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省钱,他常去蔬菜批发市场买菜,过早就吃馒头,还戒了烟酒。每月不足3000元的退休工资,在旁人看来,或许连一家人的日常开销都不够。但他却从2012年开始,每年挤出6000元用以资助6名贫困孩子读书。
“以前,我家很困难,爱人又常年卧病在床。后来,受到国家的救济、社会好心人的资助,才渡过难关。”祝光贤说,“母亲常告诉我要不忘初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
拔 钉
2010年,祝光贤牵头成立“三关爱”艺术团,团里退休老人超过100位,除经常进福利院进行文艺节目表演外,艺术团还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2015年11月15日,祝光贤到鄂州火车站参加文明劝导活动时,被一颗凸起的螺钉绊倒,膝盖痛了2个多月。后来,他发现市内主干道、人行道的地面上,有一些裸露的螺钉没有及时处理,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于是,他组织志愿者使用钢锯、锤子、凿子,将城区主干道、人行道及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等处裸露的钉子拔起或锤平,以防行人绊倒。他曾带领志愿者奋战60天,拔除或锤平钉子1000多颗。
“出行安全,小事不小。拔钉子,我会带着志愿团队继续做下去,争取把这个小事做好。”祝光贤笑着说,现在,这个小分队还在不间断地拔除路面的铁钉。
(责任编辑:余双)
徐玉华事迹简介
徐玉华,女,中共党员,1977年生,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安鹿小学教师,兼任远安县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理事长。她扎根山村学校22载,通过网络凝聚爱心帮扶贫困学子,以真情为孩子为弱势孩子进行精神“灌溉”,“扶贫 扶志”相结合,累计筹集善款330余万元、物资价值1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000多人次,让不少面临辍学的孩子圆梦校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好人”“湖北省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扎根山乡,守望相助,最是拳拳父母心
1999年,徐玉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远安任教。细心的她发现,班上有很多贫困学生,因为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危险。
“不能让他们掉队”徐玉华默默在笔记本上这样写着,这是她的初心,亦当做了使命。他将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学业上抽课外时间给与辅导,生活中她用母亲的温柔与善良,陪伴孩子,呵护孩子,并将微薄的工资去除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后,其余的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为了结合孩子的需求提供有效帮助,她开始行走于山乡家访,嫘祖镇里的一丘一壑,处处都有她的足迹。
这些年, 曾有多次可以回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但都被徐玉华拒绝了。她以“母亲”的姿态默默守护着一届又一届的贫困学子,她心甘情愿扎根乡村,成为他们寻梦路上的“守路人”。
网聚善心,大爱无疆,几多辛苦几多甜
随着家访次数增多,记事本里贫困孩子的名单也相继增多,徐玉华也越渐觉得单凭她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她思索着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心里时常像压着一块巨石。
2012年的暑假,几夜的辗转未眠,她最终她想到了连线搭桥的方法:以网络为平台,将困难孩子情况发布在网络上,呼吁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为了不耽误日常教学,她总是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及节假日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将情况写在笔记本,然后抽中午休息时间写帖子并上传到网上。家访、梳理、发帖、对接.....她将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从来舍不得休息一刻。很快,她的帖子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正能量一再被传递,先后有北京、浙江、江苏、湖北等10多个省市的爱心朋友主动qq联系到她,这种连锁反应迅速在爱心人士和困难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爱心人士的善举源源不断抵达孩子们的身边。
这些年,徐玉华用业余的时间家访了1500多名学生,走遍了远安县的各个角落,即使脚踝骨折,父亲背着她,也从没有中断过爱心助学之路。物质帮扶的同时,徐玉华也注重“扶志”。她以公益为媒,给予孩子精神灌溉,为贫困孩子种下梦想。她组织开展“爱心点亮微心愿”“为留守孩子过生日”“陪孩子一起过中秋节”等活动,让留守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爱的温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心回流永相传
徐玉华的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等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2017年5月17日,远安县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正式成立。为了不辜负每一份善意,徐玉华专门准备了笔记本,记载着每笔爱心捐赠和受助情况,并将每一笔捐助都通过“双向”信息公开发布。这让广大爱心人士、热心企业看到了她奉献公益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她的网络助学之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如今徐玉华微信爱心捐助团队已发展到20多个省市的180余人,帮扶范围也由远安县嫘祖镇辐射到远安县7个乡镇34所学校、幼儿园。多年来,累计筹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学金330余万元、爱心物资7000余件、爱心书籍6000多册,让340名面临辍学的孩子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合计帮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老了动不了了,也会有我的学生代替我继续下去!”徐玉华说着,目光坚定。
(责任编辑:张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